绿色消费引领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以减碳为重点,促进减污减碳协同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善。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义不容辞。
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是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以“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为主题,定于6月13日至19日的第32届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于6月15日的以“实施‘双碳’行动,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全国低碳日,社交媒体再次掀起绿色低碳热潮。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低碳生活的“亮点”在于绿色低碳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能家电。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一级能效空调销量同比增长98%,销售额占比超过60%;节能冰箱销量同比增长62%。不仅是家电,很多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也注重绿色家装服务的选择,从装修管理中引入环保理念。
与此同时,支撑绿色消费的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业也在“双碳”减排和绿色发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新消费和新选择
随着消费的升级和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消费正在迅速兴起。同时,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新消费扩张加快,消费数字化转型全面加快。在消费品质提升的同时,“绿色”的理念也在悄然融入人们的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靠供给侧的引导。提前买好菜,加班回家后享用。用餐选择“半个菜”,同样价格可以选择更多的菜,不用担心浪费;点外卖时,“需不需要餐具”成为必须,选择“不”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据了解,在人们选择绿色消费的同时,外卖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优化市场运营。在用户数据和运营数据的支持下,他们可以更好地洞察消费者在口味、规格、品类等方面的需求。,并引导商家输出更多合适的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看来,消费者和商家在“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达成了“双向走”的默契。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衣食住行用行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的顺畅衔接,加强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持。,从而实现系统化的节损、节能、减碳。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和“双碳”背景下,企业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即使是一瓶水,网上交易也有碳成本。交易的背后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背后是能量。”去年双11,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李成从手里的一瓶水说起了“低碳”的话题。他认为,如何让数据中心更环保、更节能,如何通过计算能力共享提高资源的统一调度效率,如何让单位计算能力的效率和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技术意义上的低碳双11必须回答好的三个问题。
今年的“6.18”活动已经开始了。在“双碳”背景下,各大平台企业在计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算一笔“能源账”。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JD.COM集团已在首批12个智能产业园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全国50多个城市投放2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其中就有JD。COM的“亚洲第一”Xi安智能产业园被认证为全国首家“零碳”物流园;绿盒等循环包装累计使用2亿次,带动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量近100亿个;京东云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可以节省30%的基础设施能源,减少10%的碳排放总量。
在JD.COM的智能仓库中,通过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实现了各种包装材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大大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该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6.18”期间的整体数据尚未测算出来,但可以参考的是,在今年年货节期间,平均每个包装通过“绿色包装”措施可以减少400g的碳排放。
绿色消费是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新型消费,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对消费者而言,“量入为出,省吃俭用”的适度理性消费观,可以节省开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社会而言,绿色消费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的理念值得长期推广。
信息产业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绿色消费热潮的背后,是一条绿色产业链的全力支撑。信息产业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升级。6月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推动信息通信低碳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赋能》倡议书。
数字经济时代,更绿色的消费离不开更多“双碳”计算力网络的加持。提案提出,推进绿色低碳云网布局,加快网络全照明、扁平化、全面承载,逐步形成云网融合的绿色计算基础设施体系,扩大计算规模,提高计算效率水平,加快助力“东西计算”工程。同时,引领生活低碳意识的提升,推动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不断挖掘生活中的低碳潜力。
如今,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这背后是无数的通信基站和大数据中心,24小时支撑着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据统计,基站的功耗占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能耗的60%。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产业不断发展,同时探索出一条节能降碳之路。
5G基站和数据中心是能源消耗大户,“十四五”期间也是5G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这样的设施如何节能减排?日前,中国移动一批5G新基站在舟山群岛投入运营。这些由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供电的基站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了“零碳”排放。据介绍,这种基站通常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来保证正常运行,同时会用多余的绿色能源给数字储能装置充电,然后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利用储存的绿色电力为基站供电,从而实现基站的零排放。
据悉,中国信息通信业已全面启动“双碳”绿色行动计划。例如,中国电信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电量超过450亿千瓦时,新建5G基站节电不低于20%。
同时,减碳也促进了通信铁塔的绿色“新用途”。以信息通信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在积极推进自身减碳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功能。在北京,通信基站成了外卖小哥的换电站。
绿色管理理念不断融入行业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步。华为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策略和采购全过程,明确了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绩效管理等全过程各环节的绿色环保要求。它希望围绕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效,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实现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如何在新增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和“双碳”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专家指出,应利用信息通信业在节能减碳方面的杠杆效应,撬动更多行业和领域更广泛、更快速地实现节能减碳。赋能绿色消费,是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千万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一步,也是交出亮丽答卷的一步。
政策让绿色消费持续升温。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中国疫情呈散发、多发态势,对消费造成一定影响。然而,超大的内需市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孕育着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00美元以上,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标准的门槛。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消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智能、绿色、健康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对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回升进行综合施策。具体而言,《意见》按照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支撑与中长期推进相结合的要求,提出了5个方面20项重点措施。一是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和发展。二是全面创新提质,努力稳定基本消费。三是完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第四,继续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安全、可靠、诚信的消费环境。第五,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高质量消费发展基础。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意见的制定出台,一方面是着眼长远,平滑国民经济周期,打通生产、流通、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统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发展需求,为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要着眼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有效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回升。
以汽车领域为例。2021年以来,受局部疫情反弹、芯片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总体运行保持平稳。新能源逆势崛起,中国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在电力、储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去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74.3%,大街上随处可见造型前卫、品质优良的国产“绿色品牌车”。此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限购,加强充换电、新能源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多项促进绿色低碳消费的政策。近日,江苏省出台《江苏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25项任务,涵盖促进绿色消费的重点领域、科技和服务支撑、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和制度保障等。提案提出,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消费发展,加快提升绿色食品消费水平,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服装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住宅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消费。加大对居民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的支持。
培育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绿色低碳消费体系的初步形成,绿色消费将成为大众的普遍选择,绿色低碳产品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